当地时间6月27日,美国最高法院对一项关乎上百万移民家庭命运的裁决引发广泛关注。这项裁决虽然没有直接否定或肯定特朗普政府限制“出生公民权”的行政令是否合宪,却在程序上为特朗普政府清除了最大的一道障碍,使其政策在部分州可能得以“局部生效”。这意味着,美国一项延续了150余年的核心宪法原则——出生即为公民,正站在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。
什么是“出生公民权”?
“出生公民权”(Birthright Citizenship),源自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,自1868年通过以来,明确规定:
“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管辖者,皆为美国及其所在州的公民。”
这意味着,不论父母的国籍、身份是否合法,只要孩子出生在美国本土,自动拥有美国国籍。正是这一条款,让美国成为全球“落地生”最宽松的国家之一,也催生了包括“赴美生子”等灰色移民路径。
特朗普要“废除”什么?
当地时间1月20日,重返白宫当天,特朗普就签署了一项高争议行政令——“终止美国出生公民权”,该命令规定以下两类在美国出生的儿童不再自动获得美国公民权:
母亲是非法居留,且父亲不是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人的儿童;
母亲以短期合法身份居留(如旅游签、学生签、工作签等),且父亲不是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人的儿童。
也就是说,今后只有父母中有一人是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人,孩子出生在美国时才能自动拥有美国国籍。如果父母都只是持有像工作签证(H-1B/L-1/O-1)、学生签证(F-1/M-1/J-1)或旅游签证(B-2)这类临时身份,即使合法居留,在美国出生的孩子也不能自动成为美国公民。
虽然该命令原定于2月19日生效,但随即遭遇多州法院发布的全国性禁令,导致其在多数地区被冻结。 然而,最高法院在6月27日的裁决取消了这些禁令的全国效力。根据判决: 在未参与诉讼的28个州,该行政令将于裁决发布后的30天内生效,也就是最晚2025年7月27日左右。 最高法院判了什么?胜负在哪?
裁决结果如下: 联邦地方法官无权颁布全国性禁令,只能针对“原告群体”做出限制性裁决; 这将推翻马里兰州、麻省等州此前做出的“全国禁令”; 特朗普的政策可在未参与诉讼的州开始生效,首波执行时间是30天内。
特朗普政府的“小胜”:
拓宽了行政令的施行范围,在保守派主导的红州(如德州、佛州)有望率先恢复执行;
限制了法院“全美叫停”的能力,为其其他争议政策也“开了一扇门”。
但不是“完全胜利”:
行政令本身仍面临合宪性挑战;
民主党主导的州仍可独立阻止该政策在本州实施;
若各州判决不一,可能出现“同样情况,不同州不同命”的混乱局面。
社会各界反对声音强烈
民主党与移民团体对该政策进行了反击:超过22个州及多个民权组织正寻求通过“集体诉讼”方式,让法院再度发布实质性全国禁令;美国公民自由联盟(ACLU)等机构已发起代表全国新生儿家庭的集体诉讼。目标是再次将行政令送上最高法院,并就其合宪性做最终裁定。
法律界也提出了质疑:“出生公民权”作为宪法明文保障,不能由总统单方面行政令推翻。特朗普政府对“受其管辖者”这句话的狭义解读,与历史判例相悖。一旦放开这个口子,可能引发更多宪法权利被行政手段侵蚀的先例。
另外,根据埃默森学院2025年6月24日发布的民调:68%的美国选民支持“出生公民权”制度。党派分歧明显,90%的民主党人支持,只有49%的共和党人同意保留这一制度。很多人担心,一旦废除出生公民权,将制造大量“无国籍儿童”,引发社会和道义风险。
结语
特朗普试图通过限制出生公民权,推动其更强硬的移民议程。但这项政策触动的,是美国宪法的根基——“你在哪里出生,就决定你属于哪里”。
本轮最高法院裁决虽然没有直接废除或确认出生公民权的存废,但通过削弱地方法官的裁决能力,开启了“分州适用”的潜在混乱局面。对许多移民家庭而言,这不仅是法律战,也是对身份、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深层挑战。
未来数月,随着地方诉讼推进、集体诉讼展开、最高法院可能重审此案,“出生公民权”最终命运仍未可知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场关于美国身份认定的争论,已全面进入白热化阶段。
更多移民详情,请咨询美欧美加移民专家400-688-2988